【加拿大打工度假】台灣V.S.加拿大職場大不同 4點差異最有感

台灣V.S.加拿大職場職場

螺絲在移民來加拿大之前曾經在台灣工作三年多,有了一筆存款後決定開始申請海外打工度假,最後來到了加拿大,當初只申請了加拿大一個國家,原本對這裡沒有太多的憧憬,沒想到入池後一週就抽到了,非常幸運

一直覺得這是命中註定,於是在疫情比較嚴重的時候還是決定出國。我是2020年初抵達加拿大的,陸陸續續也在這裡工作四年多了,老實說我不覺得國外就比較好,但確實有明顯的文化不同,下面分享我覺得在加拿大和台灣,職場上很不同的地方 :

台灣V.S.加拿大職場差異

多元包容度

加拿大是多元社會、移民大宗國在全球已經不是新聞,但我還是認為這點是最值得提起的,在這裡基本上每一間公司都有各式各樣的人。

不管是國籍、膚色、種族、信仰或是性向,完全不影響入職標準 ✨在加拿大在履歷表上是不放年齡及大頭貼的哦!

以下分別講一下我遇到各種不同的例子:

(1) 光是我自己待過的公司就有好幾種不同國籍的人,大公司肯定不用說了。

(2) 加拿大不會因為的懷孕問題被裁員,甚至有很好的福利補助來保障女性。

(3) 螺絲有個女同志朋友在台灣因為職場上差別待遇,這幾年一直非自願的留長髮,而在加拿大看到警察、海關、政府官員有刺青、短頭髮女生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

雖然說台灣現在已經越來越開放,但相信還是有一些職場淺規則不太合理,很期待台灣成為人人平權的那一天 ❤️

最近看到youtuber阿滴採訪加拿大駐台代表,我很喜歡駐台代表裡面說的一句話,他認為加拿大的多樣化並非大熔爐,他更覺得像是鑲嵌畫一樣,不是混在一起,而是各種不同的人拼在一起,合成一個完整的社會。

同事間關係緊密度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是真的,台灣職場在同事間的相處相對加拿大來說,真的熱情很多,而這件事的好壞就見仁見智了。

還記得在台灣同事間三不五時就有那種一起訂餐或是互相送禮的習慣,大部分的台灣朋友可能也比較喜歡這種工作環境。

但在加拿大基本上工作跟生活分的很清楚,如果你是比較熱情的朋友,剛來的時候要注意,加拿大人真的很注重隱私,聊天間盡量不要涉及干涉對方太私密的話題。但也不是自私哦!工作上大家還是互相尊重也很和樂的 🤝

所以加拿大的職場人際關係也比較簡單,公事歸公事,大概率不用擔心會像亞洲遇到同樣的問題,辦公室職場生活像是演後宮甄嬛傳一樣。

我真的太喜歡這種工作環境了!或許大家會刻板印象想說我是台北長大所以很冷漠,但是工作不用跟生活攪和在一起的感覺對我來說真的太舒服了。

工作與生活制衡

work-life balance

work-life balance指的是將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定義為工作與家庭之間產生的最少衝突。這點在加拿大完美體現!

在這裡沒有人可以逼你加班,也沒有責任制這種東西,加班就算只有15分鐘也一樣要付薪水。並且下了班你不需要回覆一切工作相關訊息,不管是面對客戶、主管或是同事,休假時間就是完全放鬆。

因為加拿大人對家庭和生活的熱愛程度非常高,婚後可能都是以家庭為主,這裡的很多男生下班後就是陪老婆、小孩;休假時間都在家庭聚會也是很平常的事。

久而久之生活就帶入了工作,所以在這裡合理範圍申請休假,主管不會過問你的休假計畫,也不會剝奪你安排假期的的權力。

相比在台灣加班好像是常態,之前姊姊跟我說她在台灣工作,做完該做的事情下班還會被同事酸…

階級制度

這點我自己真的非常深刻有感,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我是在台灣一家知名企業。在裡面只要比你資深的同事一律需要稱為哥或姐!

因為公司有配合學校的建教合作,當時我還遇到幾個未滿15歲的實習生比我早進公司,總是對著已經23歲的我喊著妹妹😂當然沒有不高興,但後來我成為所謂的”姐“以後總是跟比我晚來的後輩說叫我名字就好了~

其實這方面我覺得不限於台灣職場,在亞洲可能都有類似的事情。我蠻多朋友在亞洲做航空業,這樣的制度也很嚴重。

而這點在加拿大完全不存在,在加拿大連叫老闆跟主管都是直接叫名字,完全不是不禮貌,就是一種很自然的職場關係。相比起來,若在工作中有問題,在加拿大我也會比較敢詢問上層!

台灣V.S.加拿大職場職場

以上四點是我這幾年在兩國工作上,感覺比較明顯的差距。再次說一下加拿大未必比台灣好,很多人更喜歡台灣人的向心力、暖心,

而且工作效率太高了!!每次回台灣辦事情我就深刻有感,職場上其實是見仁見智,主要大家還是工作要做的開心最重要✨

同場加映